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郭慧巖 馬寧)“現在白洋淀天藍水清、荷紅葦綠、萬鳥齊翔的感覺太好了。水質越來越好,鳥類越來越多,都慢慢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回到了我兒時的那種感覺。”盛夏時節(jié),安新縣白洋淀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張學農又來到了白洋淀拍攝采風。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新人,張學農看著煥然一新的白洋淀感慨萬分。
張學農說,小時候經常在水里逮魚摸蝦,但后來水質一度堪憂,“那時候每次來到白洋淀都會想,這里什么時候能回到小時候的樣子?沒想到短短幾年,白洋淀就再現了‘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勝景?!?/p>
煥然一新的白洋淀。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雄安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水環(huán)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說,白洋淀從2021年起全域水質達到Ⅲ類水,之后一直連續(xù)三年穩(wěn)定保持在Ⅲ類,今年上半年的前5個月多處點位甚至出現了Ⅱ類水。
同時,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野生鳥類達到286種,較新區(qū)設立前增加了80種,野生魚類恢復至48種,較新區(qū)設立前增加了21種,魚類生物多樣性達到高級別水平。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自2018年在白洋淀首次觀測到蹤跡后,到今年1月份,已同步調查觀測到378只,是歷年來觀測數量的最高值。
青頭潛鴨帶雛鳥覓食游玩。張學農 攝
白洋淀生態(tài)之變背后,是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集聚生態(tài)要素的治理舉措。
近些年,雄安新區(qū)多管齊下、精準治理,開展了“科學補水、清淤疏浚、百淀連通、退耕還淀、嚴密防洪”五大工程,采取一系列標本兼治措施,著力恢復白洋淀的生態(tài)功能、防洪功能,“如此大規(guī)模的治理在歷史上是首次”。
2018年以來累計入淀水量超過65億立方,白洋淀水位穩(wěn)定保持在6.5米—7米,達到白洋淀規(guī)劃要求的目標水位;退出淀內水產養(yǎng)殖741處,治理污染魚塘567個,累計疏浚水流通道約95公里;累計退耕還淀74.22平方公里;完成城市建成區(qū)雨污分流改造79.3公里,實施淀中淀邊村污水、垃圾、廁所綜合治理,完成非臨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污水治理率超96%……
雄安栗子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監(jiān)張維班介紹:“白洋淀78個淀中村、淀邊村都開展了污水處理和垃圾集中清運工作,經過處理之后的污水,排放到各村公園濕地做觀賞用水,或用于村莊清潔綠化,解決了農村污水無處排的難題?!?/p>
大淀頭村。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安新縣端村鎮(zhèn)大淀頭村就是其中之一,該村村支部副書記趙艾樂介紹,這些年,大淀頭村建起了污水處理站,村里每天產生的大約380噸生活污水,都要經過污水處理站“全收集、全達標”凈化,村子和河道都變干凈了。
如今,大淀頭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游客多了,當地村民收入也多了。
距離大淀頭村不遠,有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它就是燕南堤。站在燕南堤涼亭向遠處眺望,荷塘葦海、百頃綠地,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沼澤。
燕南堤是雄安新區(qū)實施生態(tài)清淤的重要成果。燕南堤在提升改造過程中,結合從2021年開始的第三期、四期清淤工程,生態(tài)化改造形成三座相連堤島,在清淤試點的基礎上,清除污染底泥1194萬立方米,累計疏浚水流通道約27公里,拆除圍堤圍埝約280公里。
周立志說,燕南堤是2022年11月開始施工,到2023年4月30日基本就全部完工了,除了清淤還做了生態(tài)修復,包括植被的種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等?!拔覀兿氚循h(huán)境工程和群眾的休閑設施結合起來,實現環(huán)境與社會效益的共贏?!?/p>
燕南堤。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藍綠交織,是雄安新區(qū)設立伊始就定下的底色。根據規(guī)劃,雄安未來藍綠空間占比將穩(wěn)定在70%。眼下,“未來之城”雄安已然呈現鮮明的綠色氣質,展現出城淀共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樣貌。
生態(tài)之城,漸行漸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