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jié),包金泉一行來到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zhèn),探秘雅瑪吐墓群。一天之內,日曬雨淋、爬坡蹚水都沒躲過,其間,他們到鎮(zhèn)上面館吃了一碗抻面,算是短暫休整。
“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是包金泉的工作常態(tài),他一干就是15年,年均下鄉(xiāng)150天。
包金泉說,想看見文物,就要順應自然。遺跡遺址多散布在原野或農田,開展田野調查,首先要闖過氣候關、地形關、腳力關。
資料圖。圖為2010年內蒙古全區(qū)長城資源調查時,包金泉在突泉縣徐家街境內,采集金界壕墻體夯層數據?!】朴抑衅煳奈锟脊叛芯克﹫D
今年40歲的包金泉是科右中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自2009年從內蒙古師范大學博物館專業(yè)畢業(yè)后,他便來到興安盟參與內蒙古自治區(qū)長城資源調查,并于2011年年底加入科右中旗文物考古隊。
在走出校園時,專業(yè)課老師就給他打好了吃苦的“預防針”。當時包金泉還是學校第一屆文博專業(yè)畢業(yè)生,在全區(qū)長城資源調查項目中,初出茅廬的他抱著對專業(yè)的熱情和歷史的敬畏,一頭扎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界壕的踏查研究中。
10余年間,沿線每一寸土地,他都用腳步丈量,每一個物件都用相機和紙筆記錄,每一處石刻題記都悉心采集,讓靜默在廣袤原野中的文脈更加清晰。
“科右中旗文物考古所承擔著文物保護管理、資源普查、考古勘察、科學研究、宣傳普及等工作,文物保護離日常生活并不遠。”科右中旗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馬圖雅說。
在一次盜洞勘察任務中,馬圖雅親眼見證包金泉將纜繩綁在身上,順著云梯,孤身一人深入地下10米漆黑的坑道內,確認基本情況后,與地面人員相互配合,正式啟動勘察工作。
恐懼來自于未知,但比起文物考古“格物致知”的特性,包金泉認為這點辛苦不值一提。
資料圖。圖為2017年,包金泉在吐列毛杜鎮(zhèn)賽音化嘎查境內,巡查金界壕圍封網圍欄破壞情況?!】朴抑衅煳奈锟脊叛芯克﹫D
墻上張貼著金界壕“地圖”,玻璃櫥窗里陳列著部分文物樣本,櫥窗展臺上疊放著完善一新的“四有”檔案……位于科右中旗博物館三樓的科右中旗文物考古研究所,占地不足百平方米,卻是滿滿的氛圍感。
“我已經完成22套‘四有’文物保護記錄檔案,這樣給文物上‘戶口’就方便多了?!闭勂鹞奈?,包金泉如數家珍。
在考古研究所所長陳長利眼中,包金泉是當地文物的“活地圖”,拍得一手好照片,數次參與《興安文化遺產》等圖書匯編?!霸谒氖痉稁酉拢朴抑衅煳牟┦聵I(yè)迎來新氣象。”
資料圖。圖為2018年,包金泉在科右中旗杜爾基鎮(zhèn)衙門毛杜嘎查境內,采集畢其格哈達題記內容。 科右中旗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2011年,科右中旗只有20處遺跡遺存登記在冊。而今,經過歷次文物普查和一代代文博人的努力,科右中旗共有各類文物遺存18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旗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未定級文物點163處。
“在為文物‘正名’的過程中,他的歸檔工作得到了業(yè)界認可?!眱让晒挪┪镌焊痹洪L張文平說。
對于包金泉來說,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只有被看見、受保護,才能“活”起來。(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