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宣城市,有一處以“涇”為名的縣城——涇縣。這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縣城,因穿城而過的長江支流涇水(今名“青弋江”)而得名。
無獨有偶,在距離涇縣千余公里的陜西咸陽,同樣有一座因水得名的縣城——涇陽縣。黃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涇河,從涇陽縣張家山沖出峽谷進入平原地區(qū),沿涇陽縣境環(huán)繞70多公里,出涇陽縣域13公里后便在高陵境內匯入渭河,成語涇渭分明即源于此。如今的涇陽縣也是國家級新區(qū)“西咸新區(qū)”的戰(zhàn)略重地,西咸新區(qū)涇河新城的全部區(qū)域、秦漢新城及空港新城的部分區(qū)域都在涇陽縣境內。
涇水生涇縣,涇河生涇陽。綿延自大江大河的兩條河流不僅孕育出同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古城,也見證著河流沿線從嚴重受損到岸線復綠、從化工圍河到綠色轉型、從“無人管”到“找河長”的深刻變化。清江迢迢,綠水何來?可以說,流淌于中華大地一東一西的兩條河流所經歷的生態(tài)之變,正是新時代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效的生動縮影。
01
碧波漾起幸福路
張根華
“現在,記憶里的青弋江又回來了。江水清了,魚也多了,水鳥也回來了,岸線整治之后,比以前更漂亮了”
群山環(huán)抱中的青弋江,宛若一條玉帶。在青弋江流經的涇縣桃花潭鎮(zhèn),江畔屋檐相接的古老村舍于水光山色中尤顯旖旎。尹建生 攝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青弋江邊,我也是地地道道的“江畔人”。古稱涇水的青弋江,自西向東橫貫涇縣丁家橋鎮(zhèn),是我們當地人心中的母親河。江水離我家大約100米,從小我就在江里嬉戲玩耍,捕魚捉蝦,村里家家戶戶都來江邊取水、洗衣洗菜,鄉(xiāng)親們也都靠青弋江水灌溉農田。
然而,后來的青弋江水漸漸變了樣。丁家橋鎮(zhèn)是我國著名的中國宣紙發(fā)源地,21世紀初,這里的宣紙書畫紙產業(yè)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壯大。在鎮(zhèn)上不到10公里長的青弋江沿岸,最多時有大大小小兩三百家宣紙書畫紙廠。這些造紙廠,大多是作坊式經營,不少企業(yè)為了圖方便和節(jié)約成本,把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到青弋江里;同時,沿江砂場濫采砂石、畜禽養(yǎng)殖等,也給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
污染嚴重的時候,人們下河游泳之后身上會起疹子。家家戶戶被迫打了機井,不敢再喝江里的水。更嚴重的是,由于河道被泥沙淤積,發(fā)洪水時造成兩岸農田村莊被淹,有時候江水還會斷流。面對完全變了樣的母親河,鄉(xiāng)親們眼里看著心里疼。
青弋江河道綜合治理前后對比圖。吳治國 供圖
從2014年開始,涇縣地方政府下大氣力持續(xù)進行青弋江流域綜合整治,強制關停砂場。2019年,當我聽說要在村里招聘巡河員的消息后,立即就報了名。每一位“江畔人”都有這樣的覺悟——保護好母親河,守好藍天碧水,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一頂草帽,一雙膠鞋,一件巡河服,一本巡河日志——這些是我巡河的全部裝備。雖然每天巡河管護的河道只有2公里多,但這里走走、那里看看,撿撿垃圾、巡查一下河道,有時候還要處理一些偷采砂石、非法捕魚等特殊情況,可不輕松。
長期的巡河工作,也讓我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一次常規(guī)巡河工作中,我老遠就看見河面上有一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哪兒來的呢?巡視下四周,我就發(fā)現河道附近有游客在吃東西。于是,我一邊清理垃圾,一邊上前給游客做宣傳工作。游客聽完勸說后,當時就把垃圾都清理了,走的時候還都帶走了。這些年,每每遇到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我都會主動跟他們宣傳河道保護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游客們還會自發(fā)地和我一起撿拾垃圾。
經過綜合治理后的青弋江畔風景如畫。圖為位于涇縣丁家橋鎮(zhèn)后山村的青弋江畔風光。劉愛國 攝
現在,記憶里的青弋江又回來了。江水清了,魚也多了,水鳥也回來了,岸線整治之后,比以前更漂亮了。每年還有不少外地游客來到這里,我家也開起了民宿,旅游旺季時都接待不過來……我相信,江畔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作者為安徽省宣城市涇縣青弋江巡河員,人民日報記者徐靖采訪整理)
02
涇河清清白鷺飛
孫濤
“靠近灘涂的水域,游魚、水草清晰可見,就連小時候從沒見過的白鷺,也成為我們巡河路上的‘??汀?/p>
隨著治理的推進,涇河兩岸植被逐漸恢復,越來越多的“黃土”變?yōu)椤熬G地”。圖為涇河(西咸段)。程健 攝
綜合治理后,白鷺已經成為涇河周邊居民親切的伙伴。圖為涇河(西咸段)棲息的白鷺。張有望 攝
我是陜西西咸新區(qū)涇河新城人,老家金田玉村就在涇河邊上。在外打拼多年的我,因為不舍家鄉(xiāng)的田野和伴我長大的涇河,2015年回鄉(xiāng),并當選了村支書,后來又成了村級河長。我們村1570米的涇河河道,承載著我對這條家鄉(xiāng)河的感情與責任。
多年前,涇河畔因采砂場開采形成深坑,河灘傷痕累累。孫濤 攝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涇河水總是渾濁的,采石場的挖掘機在沒日沒夜地啃噬著河灘。我們這里的石材硬度高、銷量好,所以就有人在這里開了采石場。慢慢地,采石場從一兩家變成了五六家,涇河灘涂上的深坑也越來越多,一遇漲水便成為一個個“陷阱”。
我們村子是涇河流入涇河新城的第一個村子,沒有了植被的保護,水土流失、阻礙行洪等問題日益嚴峻,也給下游的村子帶來了嚴重影響。2015年我回鄉(xiāng)時,這些采石場還沒有被完全關停,河水依舊渾濁,河灘上更是滿目瘡痍。
2017年,我們村從咸陽市劃轉到西咸新區(qū)。隨著河湖長制的推行,河湖管理和生態(tài)保護不斷被重視,這些原本藏匿于法律空隙里的采石場全部被關停。其后西咸新區(qū)還通過加裝監(jiān)控設備、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手段,加強監(jiān)管,徹底遏制了采石場對涇河的無序挖掘和破壞,涇河兩岸的綜合治理也逐漸被提上了議程。
也是在這一年,我成為河長,每周都要開展河道巡查?,F在村里還有另一位市民河長和6名聯防隊員,大家輪流巡查駐守,保護母親河。
治理后的涇河水質明顯改善,2019年至今,涇河水質長期穩(wěn)定在地表Ⅲ類以上。圖為涇河(西咸段)風光。李星 攝
2019年,我們村的周邊灘涂被納入《涇河新城涇河灘面治理及生態(tài)修復工程》總體規(guī)劃,河岸兩邊的耕地和被采石場破壞的灘涂由涇河農業(yè)集團統(tǒng)一管理,種上了大片的油菜和蕎麥,這些作物不僅美觀、具有經濟價值,還能夠有效防治河道灘地水土流失。
隨著治理工程的推進,我們村的涇河水越來越清??拷鼮┩康乃颍昔~、水草清晰可見,就連小時候從沒見過的白鷺,也成為我們巡河路上的“??汀?。
位于涇河源頭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涇源縣老龍?zhí)毒皡^(qū),兩側懸崖郁郁蔥蔥。涇河水波蕩漾,從這里開始全長460千米的旅途。秦瑞杰 黨碩 攝影報道
治水不僅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在于人們觀念的改變。沿水而居的人們,能否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治理成果能夠長久保持的關鍵。只是觀念的改變并不容易,河水變清了,來河邊戲水、露營的人也多了起來,草地上的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這讓我和同事們犯了難,不忍心讓這條母親河再次遭受破壞。隨后政府也很快發(fā)現了這個問題,于是不斷增加保護河道宣傳力度,多次組織對河道周邊群眾進行宣講,普及保護河道的重要性,聘用專業(yè)保潔人員及時清理河道灘面的生活垃圾。這幾年我和市民河長、聯防隊員們配合上級政府,向村民做了大量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宣講,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明白要愛護涇河,身體力行加入保護涇河的隊伍。
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qū),涇河穿城而過。如今,崆峒區(qū)內涇河水系曾經存在的違法采砂、非法排污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靜靜流淌的涇河也成為扮靚城市的美麗風景。圖為碧波蕩漾的崆峒水庫。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qū)水務局供圖
根據涇河治理規(guī)劃,我們村前的大堡子灘將來會成為涇河濕地的一部分。如今,各類觀景道路、應急道路已在鋪設當中,建設穩(wěn)步推進,濕地內也會設置安全的親水區(qū)域,讓鄉(xiāng)親們能夠與水共生,與水共樂,讓母親河更加靈動。
(作者為陜西西咸新區(qū)涇河新城高莊鎮(zhèn)金田玉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人民日報記者張丹華采訪整理)
▌河流檔案
涇水
“涇水”是青弋江的古稱,又稱“涇溪”等,為長江下游重要支流。發(fā)源于安徽省黃山北麓黟縣的青弋江穿涇縣等地,于蕪湖匯入長江,流域總面積8178平方千米,全長275千米。
21世紀初,由于青弋江畔砂場、礦山開采,以及沿岸畜禽養(yǎng)殖業(yè)的影響等,造成水土流失、河床侵蝕、水質下降,青弋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威脅。
黨的十八大以來,涇縣地方政府下大氣力持續(xù)進行青弋江流域綜合整治。對縣域砂場全部進行清退清場,實現河道砂石全域禁采;健全河湖管護體系,近3年累計處置各類涉河、涉林問題近3000個。
如今,青弋江水環(huán)境得到根本改觀和質的提升,國控出境斷面水質常年穩(wěn)定在Ⅱ類,部分月份達到Ⅰ類,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85%以上。
▌河流檔案
涇河
涇河是渭河最大支流,也是陜西省關中地區(qū)的第二大河流,發(fā)源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龍?zhí)洞?,干流流經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qū)、涇川縣,由長武縣湯渠進入陜西省,于西安市高陵區(qū)匯入渭河,干流全長460千米。
涇河歷史悠久,流經之處有涇源、涇川、涇陽諸多與之相關的地名,涇川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盤山區(qū)的交通要道,沿線還有鄭國渠、涇惠渠等重要水利樞紐。
近年來,涇河沿線各地通過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水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復蘇生態(tài)環(huán)境、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強化流域治理管理等措施,開展涇河流域系統(tǒng)治理。目前,涇河已建成干流防洪工程85.92公里,水文站3座,水庫2座,水電站攔河壩9處、生態(tài)濕地及森林公園3處,涇河管理與保護范圍已劃定。
編輯: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