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7月26日電(記者黃垚、丁文嫻、肖亞卓)緩緩流淌的塞納河,在夏日傍晚迎來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
26日晚,現(xiàn)代奧運會開幕式首次從體育場搬到城市空間舉辦,在法國巴黎拉開序幕。以整個城市為背景、河流取代跑道、碼頭充當觀眾席,法國人用特有的浪漫打造了一場穿越巴黎的盛會。
7月26日,觀眾在現(xiàn)場觀看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故事的起點位于奧斯特里茨橋。19時38分,85艘滿載來自世界各地205個代表團約6800名運動員的游船,從這里出發(fā),向西航行6公里,經(jīng)過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協(xié)和廣場、巴黎大皇宮等標志性建筑,至埃菲爾鐵塔對岸的特羅卡德羅廣場參加開幕典禮。
藍白紅的煙霧騰空而起,水幕輕撫橋梁,壁畫上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泛起金光。
這是7月26日拍攝的開幕式上燃放的煙火。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一座和奧運有著千絲萬縷關聯(lián)的城市。1892年,在游船行進路線左側(cè)的索邦大學大禮堂,“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發(fā)表演講,首次公開提出恢復奧運會。1894年6月23日,同樣在這座禮堂,國際奧委會正式成立,掀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序章。1900年和1924年,奧運會都在這里舉辦。
一個世紀后,奧運會重回巴黎。這一次,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
盡管出乎意料的降雨阻擋了夕陽余暉灑在塞納河上,但雨夜巴黎為奧運增添了浪漫又堅韌的底色。
壯麗的歷史文化景觀串起巴黎千年歷史,也見證現(xiàn)代奧運會從艱難起步到蓬勃發(fā)展的歷程。百年歲月流轉(zhuǎn),奧運會如今成為全人類的體育盛會,奧林匹克精神也在全世界廣泛傳播。
這無疑也是一座幸運的城市。河流、建筑、橋梁構成了渾然天成的舞臺,讓體育與歷史、藝術的融合行云流水。沿河的30多萬觀眾,端起酒杯、隨音樂起舞或縱情歡呼,沉浸在表達自由、平等、團結等主題的12個藝術場景中。
在開放空間舉辦的開幕式,不僅讓更多觀眾得以領略奧運的魅力,也讓走過百余年的現(xiàn)代奧運會更年輕、更包容、更城市化、更可持續(xù)。
7月26日,演員手持火炬在開幕式上傳遞。新華社發(fā)(POOL照片/彼得·切博拉)
沿行進路線奔跑的火炬手,冒雨穿梭在沿岸建筑中。目睹巴黎圣母院腳手架上工人的舞蹈表演、走進工坊參觀奧運獎牌鑄造、從盧浮宮的杰作前路過……場景轉(zhuǎn)換間,人們仿佛從文明的長河中順流而下。
巴黎奧運會開賽后,各處地標將化身競技場。以遠處高聳的埃菲爾鐵塔為背景,協(xié)和廣場上自由式小輪車一躍而起;鐵塔之下,沙排運動員一次次魚躍救球;數(shù)萬名跑者將從巴黎市政廳出發(fā),完成史上第一個奧運會馬拉松大眾跑……
偉大抓住了群體,真實抓住了個人。宏偉的城市,以開放的面貌,讓每一個普通人更容易觸到奧運的脈搏,聽見它的心跳。
20時01分,載有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船只穿過奧斯特里茨橋。
塞納河里,流淌著歷史的足音。1924年巴黎舉辦奧運會時,中國人參加奧運比賽的記錄還是空白。8年后,劉長春在洛杉磯完成這個東方古老民族的首次奧運賽場亮相。
7月26日,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乒乓球選手馬龍在開幕式前揮舞國旗。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直至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隊射落首枚奧運金牌,開啟了中國體育一個個標志性時刻。從2008年舉辦奧運會驚艷世界,到2022年成功舉辦冬奧會、北京成為首個“雙奧之城”,中國逐漸從奧林匹克運動的追隨者、參與者,變?yōu)閭鞑フ?、引領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拼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高擎五星紅旗、第四次參加奧運會的馬龍心潮澎湃,他說,會努力在巴黎延續(xù)國乒榮耀,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中華體育精神。
7月26日,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在開幕式上。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中國體育代表團此次派出由42位奧運冠軍領銜的隊伍,將參加30個大項42個分項236個小項的比賽。這支隊伍精銳盡出,朝氣蓬勃。11歲的滑板運動員鄭好好剛剛小學畢業(yè),11天后,她將在協(xié)和廣場騰空一跳。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zhuǎn)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