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嘉賓出席2024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魏夢佳、楊淑君)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場名為“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強現實沉浸式展覽”連日來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往觀賞。實體與數字技術融合,呈現出光影盛宴,讓各國游客“走進”巴黎圣母院,領略歐洲文明光彩,也感受各方攜手修復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人文情懷。 ??這是中國著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的一個縮影。 ??19日,以“深化文化交流 實現共同進步”為年度主題的2024北京文化論壇開幕。這場文化領域的盛宴,邀請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800多名嘉賓代表參加。各種論壇、沙龍及相關文化活動密集登場,覆蓋文化交流、文化傳承、文化遺產、文化潮流等方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各國嘉賓熱切分享文化發(fā)展的新理念和新成果,凝聚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共識。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表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促進各國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意義更顯重大。北京文化論壇就是中國加強同全球各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重要實踐。 ??“文化對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增長至關重要,中國在這方面樹立了良好范例?!甭摵蠂炭莆慕M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反映了共同的精神和愿景,是中國推動文明對話的很好解決方案。 ??“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國際秩序深刻變革,不同文化間的關聯依存更為緊密,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匈牙利文化和創(chuàng)新部副國務秘書喬鮑·卡博爾說,近年來,歐洲與中國間的文化交流項目持續(xù)開展,雙方互辦文化周活動,還互設文化機構,匈牙利與中國的博物館、演藝機構、高校間的合作也非常活躍。 ??2024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柬埔寨文化和藝術部國務秘書彭莫尼瑪卡表示,多年來,中國政府與國際社會積極幫助柬埔寨進行世界遺產的恢復保護,柬中兩國在美術、音樂、舞蹈等多領域都開展了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 ??論壇上發(fā)布的《中外文化交流報告(2023)》顯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在多領域成效明顯,呈現出積極向好的總體態(tài)勢,人文交流的方式更多元、形態(tài)更新穎、對話更深入,步入高質量發(fā)展新軌道。 ??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余家展商參展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巴黎國際博覽會首次迎來中國官方參展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聯袂推出“紀念費城交響樂團訪華50周年音樂會”……2023年,中國文創(chuàng)產業(yè)集群出海,聯合全球文化產業(yè)協同發(fā)展,中外文化展覽展示互動更加頻繁。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隨著對外開放腳步加快,北京著力推進文化建設,成為展現歷史風貌、現代都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搭建寬廣舞臺。 ??9月19日,演職人員在北京文化論壇專場文藝演出中表演戲曲聯唱《巾幗英雄穆桂英》。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駱駝祥子》《一日三秋》《哈姆雷特》《玻璃動物園》……今年7月至12月,來自中國、法國、英國、瑞士等多個國家的60多場戲劇名作陸續(xù)亮相2024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為各國觀眾帶來一場戲劇盛宴。 ??作為展現國際藝術佳作的重要平臺,國家大劇院自2015年起推出國際戲劇季,10年來累計呈現來自世界各國的400多場演出,也讓觀眾一覽世界戲劇藝術的多元風貌。 ??眾多高校院所、劇院展館、創(chuàng)新企業(yè)、文化活動……匯聚國家級文化設施和優(yōu)質文化要素,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推動北京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全市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綜合指數連續(xù)多年位居中國首位。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業(yè)態(tài)企業(yè)實現營業(yè)收入7425.2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全市文化企業(yè)營業(yè)收入的比重超過70%。 ??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璀璨的中華文明再受世人關注。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北京中軸線見證了北京的城市變遷,體現了中國城市規(guī)劃傳統,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當中關于東方的理想城市景觀和核心建筑群類型的空白,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具有重要價值?!闭搲?,伊琳娜·博科娃對此表達祝賀。 ??今年6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并決定將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契合時代需求,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多地成為國際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表示,世界各國仍需共同努力,從文明多樣性的歷史深處,獲得化解現實難題的經驗。 ??“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互學互鑒,才能使世界文明百花園更加多姿多彩、生機盎然,才能讓世界在和諧相處的道路上行得穩(wěn)、走得遠。”他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