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畢俊厚: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曾獲劉半農詩歌獎、黃亞洲詩歌獎等獎項
故鄉(xiāng),記憶,愛戀,鐫刻在畢俊厚的心湖。畢俊厚用詩歌的方式愛著這個世界,愛著生養(yǎng)他的這片土地。
前不久,畢俊厚創(chuàng)作的關于生命組詩中其中的兩首詩歌《時間的回聲》和《雪崩》,發(fā)表于《當代——詩歌》2024年第1期“星河”欄目。
談起創(chuàng)作體會,他說:“這兩首詩主要以個人生命體驗和感受,以及對生命的流逝、輪回和經年中生老病死追思的理解,產生一系列的詩辯思考。詩歌題材盡管是凝重的、嚴肅的,但是,正是透過沉重的生命命題,試圖給我們帶來生存警示、生命覺悟和生活亮光的意義?!?/p>
今年59歲的畢俊厚,出生于尚義縣甲石河鄉(xiāng)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村莊里。粗略算來,他與文學結緣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讓人無法去想象,在經歷了勞作的疲憊、日常的困頓之后,是怎樣在深深的夜里,鋪開一張潔白的紙,寫下那些散發(fā)著珍珠光澤的文字,然后發(fā)表在《詩刊》《當代——詩歌》《星星詩刊》《揚子江詩刊》《飛天》等文學期刊。
“多少年來,詩歌沒有給過我現(xiàn)實的物質的回饋,但是我享受創(chuàng)作帶來的愉悅,這是最珍貴的。”畢俊厚感謝生活賦予他詩歌的靈感,因為詩,他懂得,自己不是單一的個體,也不是孤獨的人生,在他的身后,有一大群人在默默注視著他。他漸漸融入“張家口詩群” “河北后詩代”這些群體,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誠信,相互的鼓勵和促進。
在畢俊厚的衣兜里,經常揣著編輯部寄來樣刊的各種牛皮紙信封。這些厚實、不易磨損的信封,像他的寶貝,更像他的孩子,上面記錄著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像這樣的信封,如今已有八九百張,高高摞著他的詩歌人生。(河山新聞記者 郝瑩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