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放捐贈的衣物。
當命運關閉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打開另一扇窗。
10年前,一場車禍改變了張忠文的命運,讓他曾一度選擇輕生。但一種責任,又將他拽回人生正軌。隨后,張忠文在愛心接力中完成蛻變,并走上公益之路。不久前,張忠文因熱心助人,被評為河北省“時代新人·河北好人”。
禍從天降
“寒露”過后,位于大山深處的懷來縣辛莊村的早上更顯涼意。然而,走進張忠文家院子,頓感一股暖意涌上心頭。
整潔的院里豎著兩面紅旗。屋頂?shù)募t色銅瓦下張貼著“弘揚紅色文化”等標語。西屋的窗戶上還掛著寫有“愛心接力站”的紅色牌匾。而院內(nèi)人造草坪旁,介紹黨的發(fā)展史的文化墻更聚集著人們的目光。
聽到了動靜,張忠文從屋里走了出來,雙腿雖裝著義肢,但行動卻很利索。而從他爽朗的笑聲及熱情的招呼間,能感到眼前的這個漢子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2012年,張忠文結束了20多年的北漂生活,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了一名貨車司機。誰承想,一段嶄新的生活剛剛開啟便突遭意外。一次駕車時,對向車道一輛貨車由于剎車失靈,與他的車迎面相撞,導致他的雙腿被擠在了駕駛室里……
醒來后,張忠文已身處重癥監(jiān)護室中。由于失血過多,臟器受損,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救治,總算保住了命。然而當病情穩(wěn)定后,他才發(fā)現(xiàn)車禍造成了雙腿高位截肢。正值壯年的他怎能面對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精神幾近崩潰下張忠文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撕開紗布,拔掉設備,拒絕治療……
醫(yī)院只能將他的手綁在床上,全天候進行看護,才幫他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
3個多月后,張忠文在父母的陪伴下回到了那個熟悉的窯洞小家。由于生活無法自理,母親郝秀鳳開始照顧他的起居。家里雖拮據(jù),但母親經(jīng)常換花樣做他愛吃的,還買來潤腸的香蕉、酸奶幫其排便,但凡床單、被褥沾上污物,會趕緊撤換……已過古稀之年的母親盡著努力,張忠文自然看在眼里。他既心疼又慚愧,于是一種責任沖散了心頭的陰霾。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重新站起來,決不能成為這個家的累贅。
投身公益
“愛心接力站”是張忠文騰空的西屋。2017年,從窯洞喜遷新居后,舊居就成為了匯聚愛心的地方。在衣柜里,整整齊齊碼放著各地愛心人士捐來的衣物。不久前,陜西省一家企業(yè)向他捐贈了320條秋款長褲??粗鞖廪D涼,他準備騎上“殘摩”,分發(fā)給十里八村有需要的村民。
張忠文熱心公益源于愛心的傳遞。在家靜養(yǎng)期間,很多公益組織及愛心人士的頻繁看望,成為了他重拾信心的另一股動力。2013年,張忠文成功安裝了義肢。于是他一踏出了一年多來的第一步,盡管不習慣,但日子總算有了盼頭。
張忠文重新規(guī)劃著人生,他希望做一個能夠自食其力的人。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來到懷來縣殘疾人就業(yè)培訓中心,學習制作塑料花、兒童玩具等技能。不比手握方向盤,學習手工藝是項耐心活兒。張忠文在手忙腳亂中時常會失去控制而摔倒。隨后,他索性將義肢的小腿部分卸下,將支地的接受腔進行了改造。降低了重心,張忠文自然工作起來更便利。學成后,他將技術帶回了村里,接收訂單,帶動更多村民實現(xiàn)了增收。
后來,張忠文走上公益路,接觸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多場公益活動中,他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給更多有相同境遇的人以心靈上的慰藉。同時,隨著愛心力量不斷匯聚,他的微信圈也成了大山里很多殘疾人感受社會關愛的渠道。
2019年,張忠文加入河北省志愿服務聯(lián)合會,正式成為一名公益志愿者。他在自家建立的愛心驛站,被懷來縣委宣傳部納入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愛心接力站。得到了認可,很多村民也自覺加入進來,與張忠文一起為家鄉(xiāng)建設奉獻愛心。
熱心助民
雖然已經(jīng)50歲,張忠文卻是村里的“年輕人”,他有著20多年北漂經(jīng)歷,見多識廣。張忠文的家,總是充滿人氣,不僅老輩人因使不慣智能手機,經(jīng)常找他幫忙,但凡村民遇到難解的煩心事,也都來愛心接力站找他。
不久前,同村村民準備購買縣城里的一套二手房,交付了中介費后,才發(fā)現(xiàn)對方竟是“黑中介”,索要中介費遭拒,村民找到了張忠文。張忠文了解情況后,建議走司法程序,一番咨詢,幫其寫了起訴書,當?shù)胤ㄔ航槿牒螅迕褡罱K挽回了損失。
如今,“有困難找忠文”成了村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僅如此,張忠文還想方設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1年6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張忠文在愛心組織的幫助下,將自家院落改建成“紅色小院”,成為了辛莊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這個想法并非他一時興起。辛莊村雖位于懷來縣南部山區(qū),但卻是革命老區(qū),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存。電影《白求恩》、電視連續(xù)劇《亮劍》等影視作品都曾在這里選景拍攝。張忠文希望將這里的紅色基因與脈絡延續(xù)下去。他琢磨,在村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于是他以“說書”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在紅色小院講起了紅色故事。很多老輩人受到啟發(fā),也將戰(zhàn)爭年代流傳下來的往事與大伙兒分享。今年,張忠文還組建起“老年歌唱隊”,嘹亮的紅歌整整持續(xù)了一個夏天。
受人之惠,不忘于心。作為一名重度殘疾人,一路走來,張忠文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但他始終相信愛心是會流動的。他希望通過這種傳遞,讓愛輻射得更遠。
記者 趙曉剛 通訊員 高成 禹青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